十年前,分散式數據運算技術和機器學習正悄然崛起,大數據與資料科學等詞彙迅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面對國外企業和政府積極投入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台灣卻僅有少數公司願意在資料分析、運算和機器學習等項目投入研究資源。那時候台灣的純軟體公司還很少,頂尖的資訊工程人才畢業後都會優先選擇出國工作,但以 KKBOX 起家的科科科技集團卻堅定地深耕在台灣,為台灣軟體開發人才庫埋下了關鍵的種子。
現任科科科技集團音樂串流業務群產品與科技發展部門副總經理彭耀慶(Richard)2014 年剛加入 KKBOX 研究中心(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er,RDC)時,帶領 Data Engineering Team 負責海量數據運算。Richard 回憶道:「那時候,我們部門在台灣軟體界什麼都是第一代,第一代的 Data Science(數據科學)、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 和 Data Engineering(數據工程) 團隊,都是那時期發展起來的。公司聚集了台灣頂尖大學和國內外軟體公司的人才,我們使用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處理著百億筆量級的資料。」
在加入 KKBOX 之前,Richard 是台灣知名外商的資深軟體工程師。「大公司裡的組織、制度都很成熟,做什麼事情都走流程,同一職務也會有兩個人一起負責,我們就像一個個小螺絲釘,確保這個大型系統正常運作,」Richard 説。在大學和研究所都是攻讀資訊工程相關科系的他,對於軟體開發一直保有熱情。在熟悉了大公司的運作之後,他決定走出舒適圈加入正在飛速發展中的 KKBOX。
回到原點,從零開始
加入 KKBOX 後,Richard 馬上經歷一場「洗禮」。在前公司已經是資深工程師的他,因為在前公司使用的技術框架較為過時,KKBOX 主管讓他以初級軟體工程師加入,從零開始。「第一個月在心態調整上還是有些不適應,但是漸漸的我開始把過去所學的轉換成現在能用的,發現只要基本功有好好練,其實在應用層面很多概念都是相通的,我很享受這種認知強迫升級的經驗。」
「一個喜歡技術的人加入到一個願意投資人才的公司,這大概就是那時我能想到最好的工作組合。」當時 KKBOX 在台灣軟體科技業界沒有太多可參照的對象,只要有合理的願景與論述,公司都願意讓你放手去做,過程中有不計其數的嘗試和失敗,團隊間的爭執也沒少過。在歷經不斷試錯、修正,團隊終於成功以數據和軟體開發實力打造出各式各樣的應用,在數年之間發展出一系列產品線,公司規模日漸壯大也走出台灣,發展成為頂尖跨國的科技集團。如今科科科技集團營運將滿 20 年,Richard 也從 3 人團隊主管,變成超過百人規模的音樂串流業務群產品與科技發展部門管理者,要帶領團隊一同成長,讓產品、技術在未來有更嶄新多元的樣貌,是他的首要任務。
用「圓桌會議」凝聚共識,與團隊一起從錯誤中成長
兼顧產品維運與新技術開發決非易事,團隊需要有很強的凝聚力,Richard 與各部門主管之間有定期的「圓桌會議」(Roundtable),在會議上沒有層級之分,任何意見都可提出,重點是要從彼此專業的角度進行討論。「我們就像一盒拼圖,每個人都是其中一片,沒有單片是完美的,但是就是每片的不完美、不規則才讓拼圖之間能固定,也只有透過整合所有人,我們才能完成這個作品。」
針對不同想法,Richard 的原則是,只要符合集團利益,他會在合理範圍內給予試錯空間,「試了,就知道行不行。軟體工程師是一群非常聰明的人,他們的思路可以任意遊走在數萬行程式碼之間,你幾乎不可能只用強硬的命令來帶領他們。要讓團隊朝同一個方向前進,一定會經歷互相形成共識的過程,」Richard 笑説,他很了解那個心路歷程,因為以前他就是那個會提出技術和商業衝突問題的人。而且「試錯」本就是軟體開發的一環,與其花大錢跟時間去上課,不如從失敗獲得經驗的效果更好。「我不會主動辦 Team Building 活動,團隊一起完成具有挑戰的任務就是很好的 Team Building。當你離開一間公司,你不見得會清楚記得參加過什麼活動、聚餐,但是你一定不會忘記和戰友一起完成的挑戰。」
在過去一年裡 Richard 和團隊完成了一個將 KKBOX 底層系統現代化(Modernizing Legacy System)的困難任務,「大概就像是要幫一架 20 年機齡的飛機換一組全新的引擎和儀表板,只是公司希望過程中這台飛機可以不降落」。這個任務所牽涉的範圍橫跨了幾乎所有 KKBOX 部門,為了形成共識,Richard 組織了跨部門的固定聚會,只要跟這個任務有關的人都必須出席,其他人想旁聽也都可以參加。「這個會議每週二開,一開就是一年半,中間沒有斷過。從開始的討論、規劃到後期的執行,所有提到的問題、困難和不可能的理由都必須在會議上提出。最初只有 2 人參加,然後變成 8 人,最多時來了 20 幾人。當大家知道來這個會議上提出的問題可以被解決,你不用強制命令,他們還是會來,因為那些問題其實也是他們的痛點。」
「2023 年 7 月 31 日當系統完成切換,各項目負責人依序回報『測試通過』的結果,那時候已是凌晨 4 點 30 分,但是大家都很興奮,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寫下了歷史,一起完成了這個原本被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現代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新系統上線後團隊馬上收到幾個挑戰。以前我們沒有辦法精準量化,只能大概推測問題的成因,裝上新的『儀表板』後所有數據都一清二楚,我們能夠使用的武器、選項也變多,」Richard 説道。通過專業凝聚團隊共識,盡量讓成員在沒有包袱的狀況下安心發揮、彼此砥礪成長,是 Richard 帶領團隊的理念,但也是他用慘痛代價換來的經驗。
經歷衝擊調整心態,成為協調者推動正向溝通
Richard 曾為體驗與了解不同規模的公司樣貌,短暫離開 KKBOX 到新創圈闖蕩,結果成為工作生涯的一大轉捩點。時任技術長的他將過去在大公司的經驗複製,沒想到卻令新創團隊水土不服,甚至引發工程師集體請辭,讓他大受打擊。在團隊重建期間,產品開發進度停擺、公司空轉燒錢,巨大的壓力迫使 Richard 開始思考領導力、專業技術和商業目標之間的關係。「不是技術好,別人就一定要聽你的」,新創圈資深前輩的一番話對 Richard 影響甚鉅,「拿掉了你在大公司的頭銜,你還剩下什麼?」
以前的他屬於「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IC),在專業領域游刃有餘,但容易見樹不見林,也時常得理不饒人;在遭遇挫折重新調整心態後,他漸漸學習成為「管理者」(Manager)。2021 年 Richard 重新加入科科科技集團回到 KKBOX 團隊,團隊規模更大、整合共識的困難度也倍增,因此他開始在不同部門間輪調、了解各部門主要的業務和挑戰,將自身定位從新創時的「管理者」因應調整為「協調者」(Coordinator),透過理解與協調推動各部門主管之間凝聚共識,使溝通文化與工作氛圍在部門中正向循環。看似輕鬆的溝通風格,其實已融合 Richard 在軟體工程界多年歷練,以及在不同階段任職公司的經歷、資訊安全管理精神,更重要的是一路走來對於管理心態的調整。
AI 變革新時代即將到來,科科科技蓄勢待發
科科科技集團從 KKBOX 起家在台耕耘 20 年,不但在台灣網路軟體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亞洲指標性軟體科技企業。隨著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應用發展崛起,軟體工程師的工作模式即將迎來重大轉變,科科科技集團也蓄勢待發。「如何吸引台灣優秀的軟體人才加入,與集團所累積的經驗一起完成轉變,是在 AI 變革時代必須認真思考的一題。我們不能安於現狀,因為我們習慣的技術和資源可能在一夜之間翻盤。產品開發團隊要回歸到本質來思考產品和用戶的需求,畢竟技術是解決用戶需求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回顧 Richard 個人的職涯經驗,一路從技術專家轉型成為協調者,也與不同世代的工程師合作,他認為無論是軟體技術或組織管理,做事情的思考邏輯都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心態(Mindset),無論是主管或同仁,一定要知道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其次是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 AI 時代來臨,引發產業巨大變化,怎麼整合需求、應用工具來解決問題,會是未來工程師們都需要具備的能力。
(首圖來源:Pexels)
Stay conn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