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製作一支行銷影片,大概需要花費 3 至 6 個月不等的時間,生成式 AI 問世後,最快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隨著生成式 AI 普及化,對個人或是企業來說,都將面對「數據海嘯」—— 也就是高度成長的資料量。

當資料量快速成長,AI 雖然也可以協助進行「知識管理」,但人類吸收資訊的速度有限,勢必要升級資料處理的方式與技能。

舉例來說,企業可以用 AI 與龐大的資料、數據「對話」,從海量的資料中提煉出意義與價值,「知識探勘」(Knowledge Mining)將是未來企業競爭的重要關鍵,必須開始建立知識 AI 資料庫,就需要超前部署將資料解構重組。

AI 精準拆分資料,不用費力大海撈針

KKCompany 旗下的 BlendVision 深耕影音串流已有多年經驗,在處理上千萬使用流量的影音資訊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資料的浪費,同時要挖掘深藏在影音資料的寶藏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要素在於改變衡量資料的「原子單位」。

過去聽歌是用一份歌單、一張專輯,或者是單曲做為單位欣賞,但進入短影音時代,一首歌可再被拆成更短的段落,搭配各種畫面、文字分享在社群,同一首歌結合不同的影像,所被賦予的情緒、意義都不一樣,可以是發人省思的感觸,也能是令人莞爾一笑的迷因(meme)。

這個概念套用在企業內部,就如同一場會議中,每段議程對與會者的重要性有很大的落差,每一個人關注的角度都不一樣,財務關心數字、法務重視合約、技術單位追蹤研發進度,業務部門積極滿足客戶需求。

以前把所有人聚集在同一場會議,會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成本,現在運用 AI 可以融合文字、影音會議記錄,在理解後根據討論的議題,分類成細小的章節,團隊成員可以透過詢問,請 AI 篩選出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討論內容,快速獲取攸關自身項目的會議重點。

顛覆以往用關鍵字搜尋、分類,「知識探勘」就是讓 AI 把文字、表格、圖片、影像等不同型態的資料交互理解,建立多維度的關聯,再根據提出的需求,切割或融合出對應的資訊。

不僅如此,AI 可以跨平台理解資料,就算數據散落在不同的雲端、系統上,AI 照樣能打破平台界線去理解、翻譯資料,就算是新進同仁,也能透過向 AI 提問找到所需資料,不用再耗費人力或時間慢慢查找。

盤點、萃取、探索,三步驟打基礎

企業投入知識探勘,大致可以分成三大步驟。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盤點資料」,把敏感、重要的資料挑出來,設定資安及瀏覽權限,才不會讓公司機密被看光光。

第二步是「萃取資料」,讓 AI 將不同格式的資料融會貫通、串起彼此的關聯性;第三步是「知識探索」,透過提問,AI 主動提供並推薦有價值的資訊。

高速擴張的跨國企業或是較具規模的大型機構,就非常適合透過知識探勘,讓新進成員快速進入工作狀況,從入職訓練到工作上的疑難雜症,都可以透過向 AI 提問的方式,獲得精準且有價值的解答。

教育版 Netflix 幫挑片,AI 變身伴讀小老師

舉例來說,BlendVision 已經將知識探勘應用在教育產業中。我們跟台北市數位學習教育中心合作酷課雲(CooC+),打造「教育版的 Netflix」。

平台有上千支課程影片,每支長度 10 分鐘左右,學生下課後寫作業若遇到問題,透過隨問即答獲得正確的解釋,不需要大海撈針,也不用再從頭到尾看完整部影片。

藉由生成式 AI 多媒體知識探勘平台 BlendVision AiSK,對接與輸出酷課雲上的影音資料、教材,學生在酷課雲上透過文字對話式的提問,只需要幾秒鐘,就會得到一段文字簡答,以及與答案、延伸知識有關的課程影片,直接解答學生疑問,不再只能單向地線上學習。

如同串流平台會根據喜好推薦影片,AI 也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記錄,個人化推薦學生有興趣的課程影片,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龐大的片庫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未來的世界,只需要透過一次提問,就能在對的時間拿到對的資訊。如果想關心特定議題、追蹤進度,動動手指或是開口詢問,AI 能隨時提供整合各個平台的關鍵資訊,加速人們對訊息的消化與理解速度。

當躺在資料庫中的數據可以彼此溝通、交流,就如同賦予了它們生命,對於事情的理解可以更細緻,也讓我們與真實的距離更靠近。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