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廣播電視設備展 Inter BEE(International Broadcast Equipment Exhibition)是歷史悠久的廣播電視產業專業展會,每年 11 月在東京舉辦,吸引超過 4 萬名訪客參加,與歐洲通訊傳播研討會與設備展 IBC(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onference)、美國廣播電視展 NAB Show(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Show)並列為世界三大廣電產業展會。記得我第一次參加這類展覽是在 2016 年,當時日本 NHK 就已經展出 8K 顯示器,搭配三層式 22.2 聲道系統,讓我留下非常震撼的印象,那是連 4K 都還未普及的年代,日本產業已經在談「下下」個世代。

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產業,發展出非常多前端的技術規格。舉幾個例子,像在美國數位錄影機 TiVo 還沒問世前,日本家用電視早就內建複雜的電子節目表,還能同時錄影「多個」頻道中的節目;還有在液晶電視標準規格都還是 480P 解析度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推出數位衛星高畫質(Broadcasting Satellites,BS)可供觀賞。

Inter BEE 如同神聖的技術殿堂,讓我相當期待在展中看到產業發展方向以及技術情境應用。為了更近距離面對客戶,科科科技(KKCompany Technologies)集團首次於 2018 年跨海參展,感受到整個日本廣播電視產業的變化,今年是我們連續第四年參展,也是疫情後日本國門開放以來,回歸實體的第一次大型展覽,我也趁此機會親臨現場,除了「AI everywhere」,也觀察到四大串流科技產業新趨勢。

一、「整合體驗」成主流:軟硬整合為產業趨勢

過去廣播電視媒體展,是一個以硬體為大宗的盛會,舉凡從現場拍攝、信號擷取傳送、後製剪輯到排播,最後在各類螢幕上呈現給消費者,硬體設備缺一不可,主打各家設備的功能與規格。

今年我發現有很大的不同,參展廠商更傾向展示「整合體驗」,讓客戶能夠更以情境的方式,理解這些不同的軟體或硬體所扮演的角色。除了訴求軟硬整合之外,提供的功能都已經串接雲端,除了補足純硬體的擴容性,也能透過 AI 增強效能與體驗。我舉 Sony 跟 NHK 的例子來跟大家分享。

以 Sony 為例,這次展場設計的主要概念是 Virtual Production Studio,展區中搭架一個 Camera Studio,周圍環繞三個區域,分別展出 Creators’ Cloud、Network Live 與拍攝硬體。攤位展示內容就直接從 Camera Studio 拉出來的現場訊號進行 Live Demo,讓客戶容易理解直接用 Sony 產品會產生的整合優勢。

無獨有偶,NEP(NHK Enterprise)同樣聚焦在「超體驗」,其中包括知名 NHK 室內交響樂團所錄製的 22.2 聲道上中下三層音場演奏。聆聽者只要點選裝置中的串流播放器,便能讓聽覺感官移動到演奏廳中不同座位,清楚感受到各種樂器的音訊空間變化,而且聲音細節,甚至比目前市面高規格 Dolby Atmos 更加有沉浸感。NEP 另一個超體驗技術,針對如何對大量經典作品進行畫質提升,相當類似科科科技集團已經產品化的 PTE/PSE 技術,很高興看到有更多產業先進開始關注這個需求。

二、次世代規格 8K+5G :聚焦低延遲 3 秒決勝

當畫質提升到 8K,即便連線環境提升到 5G,其中仍會有更多挑戰產生。因為從消費者的角度,期望 5G 能帶來「更順暢」體驗,但其實從 4K 到 8K,資料量變成四倍,不論是訊號壓縮與轉換、甚至加密,都需要消耗更大的運算力(或時間),傳輸也是一樣要花更多的資源及時間,所以把各種環節產生的消耗加總起來,便更容易產生延遲。

現場直播以廣播電視產業的標準,無法接受超過 3 至 5 秒的延遲,目前 YouTube 高畫質 FHD 直播大約延遲 15  至 30 秒。要讓 8K+5G 達到可允許的低延遲規格,代價非常高,這就代表其中有很大的商機潛力。現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家提供 8K 訊號編解碼的廠商,攤位上的模型火車不斷沿著軌道行駛,一台 8K 電視直接從攝影機訊源拉出,另外一台 8K 電視是經過現場硬體編碼(Encode)、專線傳輸後再經過現場硬體解碼(Decode),兩個 A/B 測試畫面並列一起,肉眼幾乎看不出差異。

與此同時,科科科技也在現場展示最高可支援 4K 畫質並且內容加密的低延遲直播解決方案,終端的延遲可以低至 3 秒。我們的訴求是費用親民,畢竟 4K 內容較為普遍,希望有更多的內容供應者或企業可以藉此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

三、緊密結合生活的 AI 應用:防災播報即時生成手語 CG 動畫

受制於地理位置,日本常會經歷規模不等的天災,早在多年以前,日本電視就已支援防災中心的緊急訊號覆蓋系統,高度提升全民防災意識。

這幾年來在緊急電視畫面中加入手語,逐漸擴展成全球廣電產業的趨勢。只是災害無法預期,同時發生地點也在不同的縣市,臨時要找專業手語老師加入直播,實務上非常困難。因此這次 NHK 提出利用 AI 技術產生即時手語 CG (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圖形)動畫的應用展示,當主播播報的同時,畫面上就能夠透過 CG 動畫生成手語動作。這個應用雖然非常在地化,但其中應用的 AI 技術相當複雜,因為災害時要傳遞的訊息攸關生命安危,必須要非常精確且嚴謹。

四、創新廣告技術:以假亂真的 iCADs

傳統電視廣告模式,不外乎是每小時固定出現的電視廣告,或是拍攝過程中加上置入性的廣告素材,又或是節目播出時將贊助品牌直接覆蓋在畫面之中。現在內容選擇愈來愈多,愈是破壞體驗的廣告,愈容易把觀眾趕走,以電視台的商業模式來說,提供付費訂閱服務畢竟還是少數,廣告仍是不可或缺的收入來源。如何減少破壞體驗,同時增加廣告價值,成為整個產業關注的挑戰。譬如說運用 AR 技術,置換球場周遭看版廣告,不同的時段,針對不同的觀眾,可以安排顯示差異化的廣告內容。

這次富士電視台展示出 AVOD(Ad-supported Video On Demand,廣告制隨選視訊)訂閱模式概念「iCADs」(in Contents ADs),能夠透過影片內容的解讀,挖掘出畫面中適合擺放廣告的位置,在影片後製時進行素材擺放與縫合。不論是置換飲料罐包裝或路邊車子外觀,甚至憑空插入一個以假亂真的新影像物件,效果都相當自然流暢,令人讚嘆!這可能是電視廣告的下一個趨勢,未來還可以疊加在 SVOD(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訂閱制隨選視訊) 的商業模式上。

富士電視規劃會在自家影音串流平台 FOD,透過《片想いの彼のために捜査してたら、いつのまにか名探偵になりました》這部 27 分鐘的日劇中實驗這項技術,相當值得持續關注。

近年日本廣播電視產業蓬勃發展,五大電視台各自的 OTT 服務規模持續成長,加上舉辦東京奧運,在國家政策的推進下,完成很多技術升級。今年 Inter BEE 把疫情期間累積的技術集大成,展覽聚焦四大趨勢「整合體驗、8K+5G、AI 應用、創新廣告」為產業帶來許多商機,我認為接下來的這幾年,日本市場將會是個百花爭鳴 8K+5G 的技術實驗場域,由於市場夠大,有能力吸納許多新技術,同時推動產品化的過程也會比其他國家更為快速,有機會帶動亞洲市場,讓企業加速數位轉型。

(首圖、圖片來源:KKCompany)